(资料图)
2022年8月10日,“河南一号”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。升空一周年,天上的“河南星”都干了啥?8月10日,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,介绍“河南一号”卫星数据、产品及应用成效,并就社会关注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。
太空中的“千里眼”
“河南一号”卫星是一颗推扫式成像光学遥感卫星,主要负责对地观测成像,通过搭载在卫星上的高分辨率相机对地“拍照”,影像分辨率为0.75米,被称为太空中的“千里眼”。
发布会上,省自然资源厅一级巡视员杜清华介绍,作为首颗以“河南”命名的遥感卫星,“河南一号”卫星的投入使用,使我省在全国自然资源系统一跃成为第二个拥有自己卫星的省份,对支撑“天眼”系统应用、提升我省卫星遥感监测监管能力、加快实景三维河南建设、支撑“智慧城市”建设与应用、促进卫星及应用产业在河南快速发展、服务支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“河南一号”卫星发射后,河南省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中心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、卫星遥感数据加工、科技研发和应用服务能力,建设与“河南一号”卫星相匹配的支撑保障能力。“目前,该中心累计获取卫星原始数据11972景,按照‘双月’频次制作全省影像‘一张图’产品7期。加工后的数据影像产品在河南省相关行业得到了分发共享,累计提供影像成果30批次,总覆盖面积达425万平方千米,总数据量超过95TB。”省遥感测绘院院长张向军说。
高质量发展的“星”动力
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主任郭幸生介绍,在耕地保护、国土空间规划、调查监测、生态修复、土地利用、矿山监管、用途管制、测绘地理信息等工作中,“河南一号”卫星影像数据和产品都得到了广泛应用,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“星”动力。
目前,“河南一号”卫星数据成果已经应用到了我省生态环境、农业农村、财政审计、应急管理等行业的诸多领域。省自然资源厅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处处长宋新龙举例说,在今年我省小麦收获期遭遇连续阴雨天气期间,我省综合利用“河南一号”卫星、合成孔径雷达卫星、气象卫星等数据,结合无人机航空摄影,对全省小麦受灾情况进行了综合监测评估。当前,正值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高发期,“河南一号”卫星协同国家公益卫星、“吉林一号”卫星星座,能够持续对地观测获取不同类型遥感数据,从而为灾情评估、应急抢险、灾后重建提供精准、客观的依据和支撑。
此外,“河南一号”与自然资源日常执法巡查共同构建了“人防+技防”的重要监管体系。省自然资源厅执法监督局局长王涌说,我们利用“河南一号”卫星影像成果,在全省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等专项整治工作中,建立了“日提取、周下发、月通报”工作机制,每日提取卫星影像变化图斑,每周下发疑似违法线索,每月向全省通报整治结果,有效遏制了乱占耕地新增违法违规问题。
杜清华表示,今后我省将进一步丰富“河南一号”卫星应用场景,打造“河南一号+”应用模式,不断拓展遥感卫星在自然资源、生态环境、智慧农业、智能交通、智慧城市等行业的应用深度和广度。在未来卫星产业发展中,将前瞻布局卫星遥感、地理信息、北斗应用等前沿领域,助力数字化转型战略实施和数字强省建设,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(记者 李运海)
X 关闭